贴敷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它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,根据不同的病证,选择相应的药物,制成膏糊制剂,贴敷于相应的腧穴或病变部位上,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,药物通过经络,激发经气,促进气血运行,调整人体脏腑功能,将体内寒湿邪气拔除来或攻而散之,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。敷贴疗法是一种穴位刺激疗法,它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,调整失去的阴阳;又可通过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,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,从而达到扶正祛邪,治愈疾病,防止复法的目的。正如《理瀹骈文》所说:“切于皮肤,彻于肉理,摄于吸气,融于渗液。”今天,敷贴疗法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,更可喜的是,它能被广大老百姓接受,深受人民群众欢迎。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《中华医药》栏目,还专门为此作了专题报道。贴敷疗法通过药物不断刺激穴位,以疏通经络,调理气血,现代研究表明,药物不断地刺激皮肤,会使局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,藉以促使人体的神经,体液调节作用和免疫机能,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,使机体康复,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.近几年一到三伏或三九,许多中医院的门诊都排起了长龙,等待着医生在自己身上进行贴敷,说明中医“未病先防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,“未病先防”的方法大受欢迎。
我们知道的贴敷是可以防治咳嗽、哮喘、感冒等,怎么也能预防治疗疼痛疾病呢?道理是什么呢?
我们首先来看看三伏天时我们身体的生理状态。三伏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,气温可高达40多度,“天人相应”机体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最主要的表现为3个方面:
1、人体内阳气最盛,因此时从季节来讲是阳中之阳,那么体内的阳气是最旺盛的时候。
2、人体的经络之气最通畅的时候“气得温则行”。
3、奏理疏松,汗窍最开放:大家都知道,夏季炎热、汗出津津、肌肉松弛、汗孔大开,利于毒邪外排。所以,夏季为体内排出寒邪,治疗因寒邪所致的疼痛或性质偏寒的疼痛,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。
再来看一看,疼痛形成的原因:可以讲一些慢性疼痛,尤其是顽固性疼痛,如:颈椎病、腰突症、骨性关节炎,从中医角度来讲,慢性颈肩腰腿痛属于中医“痹证”的范畴,多因寒痰深入筋骨经络而致;病情迁延难愈,特别是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,患者就像准确的天气预报一样敏感而灵验,往往在风寒到来之前就会发作。中医有句名言“怪病多由痰作祟”。说的是很多疑难杂病,都是因痰而起。痰不仅存于肺内,吐之可出,视之可见,也可流于身体的各个部位,产生疾病。如:风痰上扰就易得脑血管病。痰热扰神就易得精神疾病。而寒邪侵入人体,气血津液运行不畅,久之则化为寒痰,与瘀血互结,流注于筋骨关节,出现多种多样的疼痛。春夏时节,寒痰可随热散,故仲夏时节症状减轻。